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武汉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武汉中考网整理 2011-08-04 10:52:07
借读生自称“两头受气”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借读生,在与他们深谈的时候,这些孩子都谈到了内心的压抑。“我有些跟不上,老师很少管我,只要我上课不闹堂、不影响他人就可以了。在这里,我完全是编外人员,因为我不算他们的升学指标。”“有时,我故意不做作业,科任老师也没批评我,在这里借读真的很没劲。”
有名借读生说自己“两头受气,压力很大”——“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家,父母为我花了这么多钱借读,成绩没有明显提高,也常常埋怨。”
武汉市教科院专家称,名校集中了一批名师,进入名校借读只是外部一个因素的改变,最终能否起作用促进学业提升,关键还是自己的能力及态度。
十万借读费权当看管费
2011年,武汉市有一名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仅为291(刚够中职录取资格线),但其家长费尽心思,非让孩子到“省级示范高中”借读不可。任凭身边的朋友怎么开导,家长就是听不进去。
还有一名高三毕业生,三年花了近10万元借读费和学费,高考成绩300多分。记者问家长为何花这笔冤枉钱,家长说:“名校孩子都埋头读书,风气好,我儿子在这里呆三年最起码不会学坏,就算是看管费吧。”
武汉一所重点高中校长称,有的孩子因为基础较差,高考成绩上升幅度不大,名校接收这类学生完全“迫于人情和压力”。一位高中教师认为,如果借读生成绩与名校分校学生相当,一般来说基本还能跟得上,借读费就没有白花;但如果学生成绩相差太大,那么高考升学照样“没戏”。
相关阅读:
2008-2018年武汉中考中考真题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