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武汉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复习 > 正文
来源:武汉中考网整理 作者:武汉中考网整理 2011-11-17 15:13:27
点评:
开头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一个寒冷凄凉的初冬之景,一股寒意似乎已弥漫于读者周围,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会使读者潜意识的想到一些悲凉失落的情节。果不其然,下面的事正印证了上面的景--母亲病了,事随景而生,“承”的很自然,而且还在此基础上“雪上加霜”,为本来就病痛的妈妈又多加了一个负担--经济上的短缺,让这个冬天又多了几许寒意,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情节叙述中,读者的心一次次的在随着文章往下沉,似乎希望变得愈加渺茫,而文章不过是要写一位承担起家庭重任,宽慰我,又照顾妈妈,还要四处举债的生活在艰辛中的父亲,作者的心意看似我们在读到一半的时候已了然,然而却在文章末段突然笔锋一转,“转”出了希望,从一位护士的口述得知母亲的病况转好!这无疑是这寒冷的冬季里一剂最猛的强心针,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而此时并不影响全文对于父亲的刻画,文章还是要讴歌父亲,因为父亲自始自终都没放弃希望,父亲在开始说的那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原来是埋在句中的伏笔,是在预示着希望的降临。父亲面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在文末体现出来,并真正的感染了我,于是乎有了最后一句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整个行文看似平叙,而其实却在收尾处独具匠心,反转结局,给人以不一样的阅读体会,当我们想要使文章的结尾出乎意料时,不妨运用这样的手法,先把读者引入惯性思维,然后再给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你的文章轻松跳出“定势”的怪圈。
相关文章:
2008-2018年武汉中考中考真题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