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快捷导航   武汉中考政策指南   2017中考大事记   武汉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武汉中考网中考武汉站 > 初三年级 > 月考试题 > 语文试题 > 正文

七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九月检测试题(word版)

试题简介:武汉中考网 七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九月检测试题(word版)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自艾( i) 磕绊(p n) 入

试题类型:语文试题 > 七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九月检测试题(word版)

武汉中考网  七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语文九月检测试题(word版)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自艾(ài)      磕绊(pàn)    入不敷出

B、焦灼(zhuó)      蹂躏(lìn)     匮乏(kuì)    汗流浃背

C、耷拉(dā)        嗥叫(háo)    厄运           奄奄一息(yǎn)

D、荒谬 (miào)     浮燥(zào)    舔舐 (shí)   吹毛求疵(cì)

2、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全队的人都不被那驼步声和这嘶喊声,        得落下热泪。

(2)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着全身的力气,        到我的犁头上去。

(3)疲倦像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涌上来,但是他       地打起精神,决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惫把他淹没。

A、感动       扑     顽强     B、震动    压   顽固

C、震撼       压     顽强     D、震惊    冲   坚强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市投入20万元,改造升级“12348”法律服务热线,解决服务热线拥堵。

B、国家海洋局勘察技术人员介绍,无人机可飞到无居民海岛上空,获取地形地貌的数据。

C、在救灾一线,解放军用直升飞机输送人员物资,为灾区人们解燃眉之急。

D、武汉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50个服务业聚示范区,培育百强服务业龙头企业。

4、下面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②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

③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

④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

⑤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抵紧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

⑥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

A、①②⑥③⑤④    B、②①⑤⑥③④    C、②①⑥⑤④③   D、⑤①②③④⑥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我们为什么会“中暑”

我们是恒温动物,必须把体温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要维持体温,身体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产生热量。

  体内产生的热量不断地通过皮肤散发出去(呼气也能带走一部分热量)。热量的传递是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转移的,有辐射、对流和传导三种方式。在环境温度比皮肤温度(32~35摄氏度)低得多时,体热能很快地通过热量传递散发出去,主要是通过热辐射,一小部分通过热对流(取决于空气的流速),还有一点点是通过与空气直接接触的热传导。但是如果体热在大量地产生(例如在做剧烈运动),或者环境温度接近皮肤温度,就要尽快把体热散发出去。这时体温调控中心就会发出降温命令,让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通过血液把体内的热量带走。但是这时光靠热量传递来散热就不够了,所以体温调控中心还会命令皮肤出汗,靠汗液的蒸发把热量带走。

     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的,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相对湿度大于75%时,就没法有效地蒸发。这时如果周围温度又很高的话,体热就没法有效地散发出去,身体散热机制开始超速运转,努力想把热散发出去:呼吸变得急促,心脏快速跳动,大量地出汗。人会觉得很不舒服,出现了头晕、头疼、身体虚弱、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症状,医学上称为热衰竭。

  热衰竭如果没有进行治疗,就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体温调控出现障碍,反而不再出汗了,皮肤变得干燥,体热在体内急剧积蓄。平均来说人体每公斤体重积蓄3.49千焦热量,就足以提高体温1摄氏度。也就是说,一个体重70公斤的人,只要少蒸发100克汗液,就能让体温提高1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就能让体温急剧超过41摄氏度,同时出现了神志障碍,意识模糊或昏迷,医学上称为热射病。如果不及时救治的话,会使内脏器官受到损伤,乃至死亡。

热衰竭、热射病以及其他几种与热有关的疾病通称热病,也就是俗称的“中暑”。轻度的中暑(热衰竭)只要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有空调),脱掉衣服休息一会儿,喝不含酒精的冷饮,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如果出现了热射病症状,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在叫救护车的同时,把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并采取措施立即让体温降下来,例如用凉水浸泡患者,用水龙头朝患者冲凉水,或者用浸了凉水的海绵、毛巾给患者擦身。这是医学界建议并实施的治疗热病的有效方法,国外普遍使用。

在高温的天气采取一些措施可以预防中暑,例如多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少运动,少穿衣服,避免阳光直射,在阳光下活动要涂防晒霜等。在周围温度接近体温时,风扇已起不到预防中暑的作用。预防中暑的最好办法是使用空调。如果由于担心“着凉”大热天也不敢开空调,就会冒着中暑的危险,老人和小孩尤其如此。

(方舟子《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5、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中暑行程的原因及治疗与预防的方法

B、人体散热的几种途径

C、中暑的危害性

D、中暑发生的过程

6、下面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呼吸变得急促,心脏快速跳动,大量出汗是热衰竭的症状。

B、文章第四段举例子说明方法说明热衰竭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引起读者的警觉。

C、预防中暑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空调,夏季电扇最好少用。

D、在长跑后,浑身大汗的时候可以在水龙头下将全身淋湿。

7、依据文章内容,下面的做法中对于防止中暑没有作用的一项是(   )

A、暑假的时候我经常看到隔壁的李大爷在院子里除草,他总是除一会就休息一会。

B、刘芸很喜欢喝绿豆汤,夏天的时候她每天都会带一杯冰镇绿豆汤到学校。

C、每到暑假,在街上总会看到一些男子光着膀子。

D、因为多晒太阳有好处,所以即便是王小姐再爱美,在夏天上街的时候也从 不涂防晒霜,也不打太阳伞。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野芳发而幽香  有时朝发白帝

C、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鱼

9、下列句中“而”字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云归而岩穴暝       B、感极而悲者矣    

C、义不杀少而杀众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本文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与山水之间,消融于民同乐之中。

B、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用细腻丰富的语言刻画出了,读起来可以获得高度的视觉美。

C、文字第三段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

D、本文每句话都用“也”字作结,起判断的舒缓语气的作用。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根据提示填空。(10分,每空2分)

(1)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3)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4)杜甫的《蜀相》中,作者用“                           ,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该句中的“济”的意思是               。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梁衡

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禹贡图上有记。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纛迎风。偶有一二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片刻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顶礼膜拜呢。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正如古墓中出土的魏碑,今天我们看作书法精品,当年不过是死者身边一块普通的石头。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从寿字前左行,进一洞,洞如城门。回望门外云气蒸腾,这是云门山的由来。由门折上山巅,如鲤鱼之背,稍平,上有石阶,有亭,有庙,有佛窟。扶栏远眺,海风东来,云霭茫茫,山川河流,远城近乡,都渺渺如画。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从此,人们在这里男耕女织,一代一代地繁衍作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李清照曾在这里隐居,衡王在这里治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嘁嘁喳喳,忙忙碌碌。惟有这山默默无言。我想当年云门山神看着那个花钱刻字,顶礼求寿的衡王,肯定轻蔑地哼了一声便继续打坐入定了。我环山走着,看着这些从唐至明的遗迹,看着山下缭绕的云雾,真为云门山而骄傲,它蔑风雨而抗雷电,渺四野而越千年。林则徐说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它无求无欲,永存于世。

 

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人怀念范公的依托。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

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千竿翠竹,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可知这祠的久远。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早起煮一小盆粥,粥凉后划为四块,这就是他一天的饭食。以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周恩来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不是没有文才,是没有时间。

皇祐三年(一0五一)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上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范公将他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将他一声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一收,总成这句名言,化为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

我在院中徘徊,而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是这种进步的忧乐观使范仲淹得到了永恒。

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  (选自《梁衡散文集》,有删节)

13、丛观全文,结合马玉祥显示的碑联,归纳范仲淹得以“永恒”的事迹和原因。(6分)

14、文字最后一段别有韵味,请简要品析它的妙处。(4分)

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这古祠在岁月长河中又迈入新的一年。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

15、文章第3节为什么要写衡王刻“寿”字的史实?(4分)

16、为什么说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声长叹,是一种“大彻大悟”?读了这篇文章后,除了要学习范仲淹的忧乐观以外,你认为还要学习他的哪些精神?(4分)

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学学习”50周年纪念日。为深入学习理解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校开展以“向雷锋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某小组打算了解当代青年对学习雷锋的看法,于是确定了一个调查项目------“雷锋精神在今天的意义”,请你也像这样为本小组确定一个调查项目(请回避第18题的内容)。(2分)

18、

小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围绕“对雷锋的宣传应遵循的原则”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邓建国拍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的消息传开来后,雷锋生前的17名战友召开座谈会,对雷锋的所谓初恋进行了澄清,并集体签名发出了《雷锋生前战友致邓建国的一封信》。老兵们希望,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论是谁,都要实事求是地对待雷锋的事情,否则以讹传讹下去,越传越离谱,将真假难分,有损雷锋形象。(见2006-3-20《新京报》),

【材料二】要准确解读雷锋精神,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得质疑雷锋事迹、曲解雷锋精神。要客观准确报道重大典型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不夸大事实,不评头论足,防止导向错误。(见湖北省委宣传部《关于加强学习雷锋活动网上宣传报道的通知》)

【材料三】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战士,他能影响着几代人,我以为最根本的在于雷锋伟大的人格力量,在于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的中国正是需要雷锋的人格力量和他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老实地讲,现在对雷锋的学习大不如上个世纪。但是这决不是雷锋的形象不“立体和丰满”,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如价值观的改变,社会公德的严重滑落,官员腐败之风的盛行等。如果以为,全方位的介绍雷锋,将雷锋还原成时尚青年,还将同志间春天般的温暖说成是恋爱,就能让人亲近雷锋,接受雷锋,学习雷锋,那么是对雷锋精神的淡化,是对雷锋宣传的庸俗化。因为这些东西与雷锋的伟大人格力量无关,与中华传统美德无关。

你的结论①                                 ②                          

19、本小组成员小明在学习中不积极,总以要学习为由推脱,还说:“你们就发扬雷锋精神把握的那份做了吧!”你准备这样劝说他:                                       。(2分)

七、(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少年时立志成为萧伯纳那样的优秀剧作家,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心醉神痴。做裁缝的父亲知道后问品特:“你快乐吗?”品特回答:“我非常快乐,而且还在享受读书和写作的过程。”父亲说:“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享受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就是成功。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裁缝,但每当给别人做衣服时,就非常快乐。”

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见闻,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相关推荐

附件无法下载?
请用电脑访问zhongkao.com

手机中考网 - 电脑版 | 触屏版

Copyright © 2013 zhongkao.com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