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武汉中考政策指南   2017中考大事记   武汉中考手册   历年中考分数线   热门中考资讯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重点高中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武汉站 > 家长头条 > 正文

家庭教育里须清楚的六个观念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7-10-10 17:46:33

说两句

  •   

      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一、向孩子学习

      看到这样的题目,您也许会疑惑起来:一个小孩子有什么可学的?历来都是大人教育孩子,哪听说过孩子教育大人?这正是我们需要彻底改变的观念。

      进入90年代,社会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各领域中的知识技术正在迅速更新。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当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人向新一代人学习的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行为方式及习惯有很大一部分已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我们的成见、生活经验以及越来越多的惰性常常阻碍我们看到这一变化。20岁左右的青年人很可能轻而易举辞掉一个很稳定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可他的母亲却很可能反对他这样做,因为从她的生活经历来看,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孩子们出生在这个新的时代,成长在这个新的时代,对这个新的时代有天然的适应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向年青一代学习,以使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在他们帮助下一起适应新的社会。

      向孩子学习的第二个理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更快、更好地掌握了新媒体技术,如计算机网络等。1997年4月,在“明日青少年与媒介”巴黎国际论坛上,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学者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我们正在被青少年甩在后面,我们感到了挑战,我们对自己的无能和无知感到恐惧。甚至教授计算机的教师都感受到这一点,他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指导入门后,很快地就超过了老师,最后就变成了相互学习。在有计算机的家庭里,孩子常常成为父母的老师,因为除了他们,几乎没有人可以教父母如何应付不断涌来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潮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此提出“以孩子为师”,并倡议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

      许多父母都从切身经历中得到启示,不能不拜孩子为师。因为他们不仅成绩优秀,还有丰富的生活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多种能力。譬如,对球星、歌星和流行小说了如指掌,对家用电器样样精通。不少大人搞不懂电器的门道,要看录像、VCD等,被各种按键弄得眼花缭乱,常常靠孩子帮忙。孩子们的购物水平也惊人,与商家砍价娴熟自如,甚至充满乐趣;平时,孩子们外出吃饭,大都采用AA制即各付各的钱;看过的书和CD盘也常常折价变卖,让父母难以理解。孩子却说:“物尽其用嘛。再说,我不卖了旧的,哪有钱买新的。”

      不仅如此,孩子身上蕴藏的天然的好奇心常常可以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感觉正在变得迟钝、麻木;孩子的天真和自然也常常可以纯洁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轻松,生活充满了乐趣。向孩子学习绝不意味着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标志着成人的真正成熟与睿智。在社会学理论里,这种现象被称为双向社会化。

      实际上,稍微留心一些便会发现,在今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受成人的影响,他们也在影响甚至改变着成人。北京市开展“一带一”环保活动,就是一个孩子带一个家长上街清除废物。也许可以说,世纪之交乃至21世纪教育观念最重大的改变就是: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二、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生,自己养,每天生活在一起,还用了解吗?不然,孩子身上、尤其是心灵上每天悄悄发生的变化,如果不精心对待的话,家长并不能了解。这是父母与孩子的天然差距所决定的。

      父母与孩子的差距首先是由心理发展水平引起的。由于儿童的感觉、知觉、思维等尚未发展成熟,他们对外界的感觉与成人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看电视剧《鲁西西的故事》,当鲁西西趴在床上哭时,成人“看到”鲁西西受了委屈,很难过,但一个4岁孩子“看到”的却是“鲁西西不是好孩子,她穿鞋上床”。有关儿童心理学书籍里,有充分的理论根据说明,成人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多大的差距。其次,两代人的知识差距、生活经验的差距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的差距等都有可能造成代际隔阂。

      作为家长,您也许会无奈地发现,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下降了,孩子人不大心不小,样子还挺张狂。这是今天许多父母都碰到的难题。退回几十年前,父母对孩子几乎有绝对的权威性。他们喜欢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可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您敢说比孩子知道得多吗?信息化社会动摇了长辈的权威地位。情况不仅仅如此,计算机时代是成人与孩子同步进入的,而孩子往往比大人掌握得更快,知道得更多,至少在这个领域父母开始失去自己的权威。至于说到孩子的张狂,假如您的孩子在10岁至20岁之间,完全是正常现象。10岁至20岁是国际学术界认定的青春期。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因此,10岁至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从儿童期进入青春期的少年阶段,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挑衅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但是,代际冲突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它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形式之一。当然,父母的权威主要来自人格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知识。不过,如何对待新知识和新信息,尤其是如何对待走向新世纪的下一代,往往成为两代人能否和谐相处的关键。当您不接纳下一代时,两代人关系极容易雪上加霜;而当您接纳下一代时,两代人都会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总之,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是善于与孩子沟通的,即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为什么?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则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三、尊重孩子的权利

      有一位母亲当过30多年老师,却犯了一个后悔莫及的错误。一天,她发现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烦闷地走来走去,非常替孩子着急。她隐隐知道,上高中的儿子在谈恋爱,碰到了什么挫折。她暗暗祈祷:儿子啊儿子,你可有点出息,别为这么点儿事想不开!一会儿,儿子出门了。妈妈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样,原来儿子在日记中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料定您会来偷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您!我有烦恼是自己的事,您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这位母亲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还是应该尊重孩子啊。”

      尊重孩子,是因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被认为是一个权利主体。他(她)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国际、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的保护。所以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上面这位母亲认为孩子能力提高了,才意识到要尊重孩子,其实是不正确的。从法律角度讲,无论孩子是否有这种“能力”,他们都应该受到尊重。

      尊重孩子,按照《儿童权利公约》所说,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权利一概受到法律的保护,当然还包括儿童的隐私权(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就是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也许,您看了这些权利会坐不住了,这么点儿的孩子有这么多权利,谁还管教得了?其实,一个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好教育,因为所有儿童权利都在教会孩子做人,而不是其它。当父母们尊重孩子的权利,并引导孩子珍惜自己的权利时,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开始。

      从另一角度说,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条件。由于孩子年幼,自尊意识处于稚嫩状态,特别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更应当给予保护。可以说,是否尊重孩子,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值得父母们予以特别的重视。

      四、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父母大都喜欢自己的孩子,但能否信任孩子却成了一个未知数,因为许多孩子的行为令大人不解甚至反感,这怎么谈得上信任呢?譬如,当您的孩子考试考砸了,您会相信孩子的陈述吗?您会不会怀疑他贪玩不用功?或者怀疑孩子智力有缺陷?反正,每逢考试过后,常常听到大人训斥孩子:“你这是怎么学的?连这么容易的题都不会,简直是猪脑子!”有的家长带孩子去测智商,有的家长送孩子去做感觉统合训练,花了上千元也不奏效。一位参与过检测的心理学教授感叹说:“这个孩子没毛病,是家长有病!”

      心理学研究说明,在0岁~14岁的儿童中间,弱智儿童仅占1.07%,而超常儿童则在3%以上。也就是说,98.9%的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而是爱学不爱学、会学不会学、勤奋不勤奋的问题。即使是那1.07%的弱智儿童,经过适当的训练和热情的鼓励,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香港有些弱智儿童种的南瓜个儿特别大,这不是教育的奇迹吗?

      当您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作为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相信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学好的,并相信孩子有能力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种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使孩子在挫折面前镇静下来,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与此相似的问题是,当您的孩子闯了祸,甚至犯下严重错误之时,您是否会说他是坏孩子呢?

      “坏孩子”永远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应当对孩子肯定地说:“你是个好孩子!”这是一种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思想。

      事实表明,没有信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五、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这是一位父亲总结出来的教育心得。这位父亲名叫周弘,他的女儿周婷婷幼时又聋又哑。但是,在周弘的“赏识——成功”教育下,加上老师和众多热心人的帮助,周婷婷不仅能听会说,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各种潜能,享受了更多的人生幸福和成就感。1993年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后来又成为一名残疾少年大学生。据悉,在周弘的“赏识——成功”教育下,上百名被认为是“差生”的孩子转变为好学生。

      奥秘在哪里呢?

      周弘说:“小孩子学说话,不论说得多含糊,父母都报以热烈的赞扬,结果呢,绝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了世界上最难的口语。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却要抱怨呢?”

      “抱怨教育不承认孩子间的差异,不允许失败,结果使孩子害怕失败,使差异扩大;赏识教育承认差异,肯定孩子的长处和点滴进步,结果使差异缩小、消失。”

      “您想让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燎原之势’;您嫌孩子写字慢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您就‘小题大作’、‘无限夸大’地表扬他。一定会有惊人的结果!”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抱怨多于赏识的事实比比皆是,这正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现行的教育具有淘汰性的特点。每年仅有5%的学生能考上大学,却有92.8%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大学,19.3%的家长还希望孩子读博士,而教育几乎成了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这样淘汰性的教育必然是一种导致儿童失败的教育,而期望过高的父母们面对孩子不可避免的失败难免抱怨四起,从而导致大面积的悲剧现象。正因为如此,中国教育界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大变革,而“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作为父母,借鉴一下周弘先生的做法,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实践。当我们换了一种心态,以欣赏的目光激励孩子时,孩子们的变化会令人惊喜。

      六、“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

      中国的孩子从小听得最多的词儿,便是“听话”二字;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是“淘气是不好的”。因此,中国孩子最大的缺点是“独立性差”和“胆小”。然而,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推出这样两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同时还提出:“‘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据说,在上海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为什么说“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呢?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所谓“听话”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也不提出来,更不与长辈争议。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至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媒介中经常报道的某某模范人物自杀或犯罪之类,往往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但是,这个问题至今也未引起人们的警觉,更显示出此问题犹如潜伏的癌症一样可怕

     


    2008-2018年武汉中考中考真题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政治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学校

    • 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 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中考作文]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2023中考]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

    中考政策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元月调考

    四月调考

    中考模拟

    中考真题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华师一附

    武昌实验

    第二中学

    武汉外国

    第三中学

    十一中学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工具大全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