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武汉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作文 > 中考作文分析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武汉站 作者:萌萌的小耳朵 2016-06-22 13:14:29
从理解题意的角度来看,学生综观整则材料之后,不难从中找出关键句“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应该说,学生在审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学生很容易忽视材料的第一句话“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这句话交代了作文的现实背景。理解了这个背景,才能理解写这篇作文的现实意义、特有价值。
这道题中间部分的表述有一定开放性:选择了平坦通畅的路,就选择了安稳,然而也选择了平庸;选择了崎岖险峻的路,就选择了精彩,然而同时也可能要面对伤害。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呢?这样,有一个词就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合适。选择合适的路才是正确的。忽略了“合适”这一要素的题意是不完整的题意。这道作文题的题意完整的表达应该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状态的不是人生的目标,而是所选择的达成目标的途径,要选择合适的路。
从支撑题意的角度来看,要做到两个方面的支撑。一是对要素的“点对点”式的支撑,行文时需要将“人生状态”具体化,将“选择”和“合适的路”细化,将“人生的目标”明确化;二是对要素间逻辑关系的支撑,要写出“选择合适的路”与“一个人的人生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这句话对比感很强,支撑时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写。能否只写其中一个方面,比如全篇只写选择平坦道路或全篇只写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个应该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要把题意阐释得明白透彻。
张利琼表示,中考作文考的是学生读懂题意的能力,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考的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能力,“文字只是思维的外壳”。
2008-2018年武汉中考中考真题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