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武汉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讨论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武汉站 作者:海边的王建斌 2016-09-07 10:30:57
·关联知识包括知识背景、相关内容。文科科目的阅读、事件剖析,如果不了解背景,很难掌握到位。阅读文章,文章的作者、年代、写作背景、所处历史环境,对正确理解文章是非常必要的。历史事件的剖析,也是一样的,不了解人物、事件发生的场景、当时的环境,等等,对这个事件就很难把握透彻。而这些背景,如果老师不准备讲的很多,要求预习,那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就是必要的。理科科目呢,定理的发现、定义的产生,也是一样有背景的。
2)预先学习。主要是框架知识搭建和提前思考问题。预习的方法主要是划出重点,记下疑问。
·框架搭建。一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其实是分好几块的。比如说一堂数学课讲一个新的知识点,它的概念、定理,如何推导出来,这个定理怎么运用,和它的关联知识有那些怎么关联的,这个就是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框架。你把他抽离出来,说,哎,定理我容易理解,但是推导这个地方是难点,那么上课的时候你就心中有数了,就像我们前边举例开车出门一样,胸有成竹。
·提前思考。有的知识比较难,老师会让孩子在课前思考一下。比如一道难题,你怎么做;一篇文章,你怎么思考。这样,课堂听讲效果会非常好,你不会的地方是怎么被限制住的,你错的地方是怎么掉坑里的,你没有想到的地方老师和同学是怎么解释的,你阅读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为什么没有理解到,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你才会听课中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拍手击节,这种听课才是享受课堂的。
什么情况非常有必要预习?
预习的好处这么多,但肯定也不能机械性的陷入形式主义。一般来说,下边情况下,更要注意预习。
1)学生角度。那些当堂理解慢、课堂容易脱节走神的孩子,通常是因为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和难度、或者没有找到课堂重点,这类孩子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能极大的改善课堂听课效果。
2)老师角度。要求预习的老师,一般是上课直入主题,很少铺垫,这种老师默认边边角角的相关知识,都是应该学生自己掌握的,那这种老师的课就一定要预习,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己先做好铺垫,否则上课就会云里雾里,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
3)知识角度。课前需要基础知识储备、全新知识、外挂信息量大的课堂,这个课前就一定要预习。比如小低年级的语文课前,生字生词就查好字典;物理一个新的章节前,就要全面扫一遍,了解概要。
课前预习,不能替代课堂学习,它的作用就是“熟悉”,而课堂是“理解、加深”,课后练习是“掌握、应用”,阶段复习是“巩固、综合”,每一个阶段各司其职。因此,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扫清障碍。而解决问题、应用问题,则主要留着后边的学习环节。
课前预习做好了,课堂听讲的效率会大大提高。特别是在线直播的课堂,在海边的同学们,节约了大量路上的时间,在家就可听全国一流的名师远程授课,同学们就在家里,没有了同学们集体上课的紧张氛围,更需要同学们自己自觉完成预习、学习的环节。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做好了,课堂听课就是一种享受,一步先步步先,整个学习环节非常轻松。
2008-2018年武汉中考中考真题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